临时展览
当前位置: 首页>>陈列展览>>临时展览>>正文
展讯丨纳西族东巴文化展
2023-06-09 08:56   临沂市博物馆网站 审核人:

展览时间:2023年6月10日~2023年 8月20日

展览地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三楼1号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临沂市博物馆、丽江市博物院

展览信息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临沂市博物馆引进丽江市博物院“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展览展出纳西族绘画作品、传统木雕、乐器、东巴古籍文献等文物150余件,详细介绍纳西族与东巴文化、东巴教及其祭祀仪式、纳西象形文以及东巴宗教艺术等内容。全面、生动、详实地展示东巴文化艺术形式、内涵特点、人文情怀和精神实质,是集艺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精品展览。

纳西族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汉以来从甘肃、青海河湟地带往南迁移;唐宋时分布在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及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明清时东巴文化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分布在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地区。一般认为,完整的东巴文化体系最迟形成于隋唐,明清、民国时期得到较大发展。东巴文化以本土宗教东巴教为载体,主要内容有:民族传统信仰,东巴祭司及其宗教、民俗礼仪,用纳西象形文写书写的东巴古籍文献,以及东巴祭司所掌握的造纸、绘画、音乐、舞蹈等传统技艺。

东巴教在承袭纳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吸收西藏早期苯教的内容,且逐渐融入佛、道等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宗教、伦理思想体系。信奉万物有灵,兼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主要特征是多神、重卜、重巫,保留了原始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原始宗教色彩,有相对规范、统一的祭祀仪轨与宗教经典。东巴教处于从民间宗教向人为宗教方向发展的阶段,其神灵体系具备这一宗教形态的典型特征。较大规模的宗教仪式有30多种,对天界诸神、祖先、自然神灵、鬼魂的祭祀及人生礼仪是东巴宗教活动的基本内容,反映着纳西人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认识以及传统的灵魂观念,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最终目的。

纳西族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造型,创制了纳西象形文,主要流传于西部方言区,常用单字约1400个。其文字形态反映了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沿用至今成为人类唯一仍保存和使用着的完整象形文字系统。

历代东巴用纳西象形文、标音格巴文记录的宗教祭词、卜辞及其它相关资料,经过长期加工整理,融入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形成卷帙浩繁的东巴古籍文献。目前约有3万余册保存于民间和国内外收藏、研究机构,不同内容的有1000多种。以宗教经典为主,有少量工具书、民间应用文书,内容涉及纳西族古代社会形态、民族历史、原始信仰、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历法、天文、地理、军事、文学、艺术等,是一套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东巴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栩栩灵动的图画文字、各种形式和题材的绘画、雕塑,波诡云谲、野趣横生,具有质朴、淳厚、凝重、古拙的原始造型艺术审美特征;庄重肃穆、深沉含蓄的东巴音乐富有神秘感;在祭仪中表演的东巴舞蹈丰富多彩,其套路被记录在珍贵文献《东巴舞谱》中。

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以约瑟夫·洛克、李霖灿、方国瑜等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先后在纳西族地区调查研究,他们在东巴文化研究领域作出奠基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字学、文学、艺术等角度深入探索东巴文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以东巴文化研究为主的国际纳西学已经形成。同时,在民间濒临消亡的东巴文化得到复苏近30多年来,东巴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民间传承工作成果卓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