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馆情概览>>馆务公开>>正文
临沂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7年-2026年)
2016-12-30 09:32   审核人:

前言

临沂市博物馆位于临沂市北城新区兰陵路中段,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体现临沂文化特色,反映临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临沂县文物收集组”,新馆于2012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场馆总建筑面积20805平方米。现有《石上史诗——汉画像石专题展》、《馆藏造像和其他石刻艺术品陈列》、《临沂历史文化展》、《土与火的艺术—史前陶器展》、《铜镜展》、《钱币展》、《沂蒙红色文化展》、《翰墨丹青——馆藏书画展》等八个基本陈列,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临沂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132件,以新石器时期和汉晋时期的文物最为丰富。馆藏龙山文化蛋壳陶镂空高柄杯55件,12件为一级文物,占全国同类文物总量的60%。馆藏汉画像石丰富且独具特色,尤其是吴白庄汉代画像石,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是我国东汉时期画像石的翘楚之作。馆藏王羲之故居洗砚池晋墓(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文物270余件,其中青瓷胡人骑狮器、鸡首壶、青铜仙人骑狮器、凤鸟衔鱼负雏香炉等都是国之瑰宝。2015年,馆藏西汉金缕玉罩、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玉圭、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双孔玉铲、西晋青釉胡人骑狮、西晋神雀附雏衔鱼青铜熏炉、西晋仙人骑狮灯台、战国刀币(一组)7件文物入选全省百件“齐鲁瑰宝”。

临沂市博物馆立足于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社会教育等功能定位,围绕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对传承弘扬临沂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单位,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更好的推动文博事业发展,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特制定临沂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文化建设。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全面提升临沂市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特色化水平,强化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秉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沂蒙精神时代内涵,建设现代化博物馆”的理念,到2025年,基本建成陈列展览、藏品管理保护、人员管理运行现代化,学术科研水平、文创开发水平较高,社会教育和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较广,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博物馆。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积极推动以理事会为主要构成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探索引入更多馆外力量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与管理中,推动博物馆形成多元治理结构,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统筹管理,提高综合效益,推动提升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和影响力。完善理事会议事规则制度,不断深化法人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完善陈列展览体系,提升藏品管理保护水平

(一)建立健全特色陈列展览体系

1.立足于现有基本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社会教育和观众互动的功能定位,逐步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形象的固定展览+临时展览体系。增加展览数量,扩充展览信息,筹备开展特色固定和精品临时展览:一是体现临沂深厚历史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注重发掘馆藏文物信息和本地历史文化故事;二是体现临沂红色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注重整理宣传临沂军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传承发扬沂蒙精神;三是具有鲜明特点、较高知识性和欣赏性,对群众吸引力高的精品外部巡展。

2.推动陈列展览管理科学化和制度化,建立囊括陈列展览、藏品管理与研究、社会教育服务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部门在内的陈列展览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策展人制度,积极引入专门从事教育人员参与展览策划,整合博物馆内外的不同资源优势特色,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陈列展览流程和分工合作制度,提高办展效率和质量。

(二)建设安全保障及藏品管理保护“智慧”体系

1.继续健全安全保障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做好安全检查防范,加强安全及消防知识培训、演练,不断提升全馆安全工作水平。推进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智慧消防安全系统,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协同建设,建立文物安全预警机制,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2.根据博物馆职能和发展方向,建立藏品征集、管理、使用智慧体系。落实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提升完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推动藏品管理现代化。做好藏品定期检查维护,推动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做好藏品整理,完善文物数字化信息库,推动文物保护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最终建成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集成度的藏品管理、调用、维护信息体系。逐步扩大藏品信息面向社会公开范围,使博物馆文化信息和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教育水平

(一)加强社会教育服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1.建立免费开放社会服务质量规范和统一标准体系,修订绩效考核和质量控制标准,实现社会教育管理现代化。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服务效果评估体系,加强针对博物馆观众的学术性系统研究,探索建立以多学科专家、博物馆同行、观众等多层面构成的综合评价结构,对展览陈列及其讲解、各类教育活动以及网络信息化教育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形成完善合理的评估反馈系统。

2.提升社会教育服务水平。以馆藏文物和陈列展览为基础,以观众为中心,进一步修订完善讲解内容,丰富面向不同层次群体的讲解形式;积极吸纳学校、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内容的完善与提升;加强馆校合作,积极参与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开发面向未成年人的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校本教材;提升社会教育影响力,开发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连续性的社会教育品牌活动。

(二)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将博物馆宣传推广作为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宣传推广力度,建立较为完善、影响力较高的多种媒体协同宣传体系,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省内、国内影响力。加强与旅游行业合作,与国内外大型知名旅行社、网络旅游产品供应商、电商平台联合推出旅游线路、纪念产品等,提高旅游影响力。

(三)加强“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不断壮大“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不断优化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关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丰富志愿者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和其他活动的内容,加强志愿者能力水平培养,提升志愿者荣誉感与归属感,让“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四)加强文创产品开发

充分挖掘临沂历史文化、沂蒙红色文化及馆藏文物资源,构建由文博专家、优秀设计人员和策划销售人员组成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团队,积极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与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博物馆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组织开展基于馆藏文物和临沂历史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活动;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实体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品牌效应;积极探索文创产业有效回馈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模式,在设计、开发、销售等环节施行有利于互助增长的新举措,形成文创产业与博物馆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六、完善学术科研体系,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一)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建立健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体系,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文物保存环境和数字化保护信息库,推动文物保护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藏品修复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开展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物修复与实验项目和研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修复与科研水平的区域中心性修复队伍。

(二)不断提升文物与博物馆研究水平

加强博物馆科研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加强博物馆基础理论、发展战略、藏品科技保护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探索建立博物馆学术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临沂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文物研究保护、考古与博物馆学、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课题研究,出版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刊物及专著,形成一支具有省内甚至国内知名的学术研究队伍。

(三)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加快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博物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七、加强交流合作,提高文化开发水平

(一)加强区域间博物馆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并参与区域博物馆之间互换展览、合作办展等方式的展览交流,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巡展,宣传介绍临沂本地文化;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和艺术价值的外部展览,丰富本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促进文化开发,积极参与藏品走出馆门、走出国门,向外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二)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

积极联系,增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理论创新、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文保修复等合作项目,提升博物馆科研学术水平。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一)加强人才引进

结合文博事业发展背景,构建高层次现代化的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高水平、补短板、长发展、调结构”的标准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灵活人才引进方式,将纳入编制内管理的人才招聘与编制外人才的引进相结合,长期引进与阶段性引进相结合,全面提升博物馆人才队伍水平

(二)加强人才培养

注重博物馆自主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着重对人才的现代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制度,全面落实人才队伍培训任务,不断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网络,做到培训范围全覆盖,培训内容专、精、新。

(三)强化人才激励

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办法,实行岗位竞争、择优聘任、待遇随岗的聘任制度;探索建立和实施人才队伍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人力资源类型和岗位类型设定量化指标,考核结果同个人荣誉及福利待遇相挂钩,激发人才归属感、责任感。争取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专业技术水平、年龄结构层次合理、覆盖面广的专业人才队伍。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文博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全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政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良好带动效应。

(二)以法律和制度为准绳,加强组织保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准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使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与规范下顺利开展。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求出发,不断完善博物馆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权、管人、管钱。馆理事会和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博物馆发展规划作为全馆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将涉及的重点工作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早讨论、早决策、早实施。

(三)组织实施与绩效管理

在编制规划基础上,由馆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部门发展年度规划,做好各项经费保障,做到既不脱离实际又具前瞻性,既有计划又突出重点和特色。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职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参考指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