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设展览
当前位置: 首页>>陈列展览>>常设展览>>正文
临沂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
2022-07-29 14:41   审核人:

北城馆区

“石上史诗”——汉画像石专题展

《石上史诗——汉画像石专题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一层,展览按舒朗的展区分割,共分为“序厅”、“华贵地府”白庄画像石墓、“创其滥觞”西汉画像石展示、“尽其深致”东汉画像石展示4个单元。展出代表临沂地域特征的汉画像石100余块,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风俗人情等社会百态。特别是展出的东汉晚期的吴白庄、五里堡等大型画像石墓,气势恢宏,装饰华丽,雕刻精美,展示了两千年前先民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反映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犹如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浩瀚的史诗世界。

馆藏造像和其他石刻艺术品陈列展

《馆藏造像和其他石刻艺术品陈列》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一层,展出大量的隋、唐时期的造像碑、幢以及明、清时期的石碑等,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临沂历史文化展

“临沂历史文化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二层,展览以历史发展时间为主线,突出展示临沂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主要闪光点,共分序厅,人类早期的足迹——旧石器、细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辉煌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繁荣富足的盛世——汉、晋时期等六个单元。以展示临沂地域文化特色为定位,学术性与通俗化有机结合是展览的亮点,大量设计制作与展览主体相关的遗址场景复原、动漫成像等科技辅助展示,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了临沂悠久的历史文化。

书画、印章展

《翰墨丹青——馆藏书画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三层,临沂市博物馆建馆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展览以馆藏和捐赠书画为基础,遴选出近百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有清代黄慎、恽南田、刘墉、林则徐等的书画精品;亦有当代方济众、宋文治、魏紫熙、崔子范、叶浅予等名家力作。正所谓丹青吐彩,翰墨飘香,通过展览以期达到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特性和优美典雅的艺术魅力。

“土与火的艺术”——陶器专题展

《土与火的艺术——史前陶器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三层,展览分史前陶器形成发展、史前陶器的成型工艺与装饰、史前陶窑的结构与陶色、大汶口文化时期出土陶器、龙山文化时期出土陶器、蛋壳陶精品展示、蛋壳陶制作场景复原等几部分。临沂地区的沂、沭河流域,史前时期是东夷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出土的史前陶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展出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器30余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铜镜、货币展

《古代货币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三层,展览按时代发展为主线,分十个小单元。荟萃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以及国外、民俗钱中代表性的货币精品。临沂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年出土的古钱币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尤以先秦齐国刀币存量大、种类齐。透过展览,我们既可以看到货币在社会进化中诞生和发展的概貌,又可以看出临沂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的盛况。

饰容修性——历代铜镜展》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三层,展览按时代发展为主线,分精巧灵秀的战国铜镜、精致超逸的汉晋铜镜、绚丽多姿的唐代铜镜、世俗繁杂的宋金元明铜镜四单元。展出铜镜100余枚,时代跨度从战国至明代,以汉镜和唐镜为主流,其中也不乏各个时代的精品。展览从使用功能、造型、纹饰、铭文、时代特色与铜镜文化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历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风貌。


沂蒙红色文化展

《沂蒙红色文化》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四层,展览以历史发展时间为顺序,以红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根据地创建概要、红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六个主题单元展示为主线,依托馆藏大量实物资料、原始照片、专家著述等,系统展示了沂蒙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沂蒙红色文化展”曾荣获2016年第三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和2016年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家道馆

《家道馆》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四层,展览以家道文化为主线,选取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等临沂历史上的代表性名门望族,集中展示忠孝、仁义、廉洁、勤俭、善学等独具特色的家道文化,重点展示临沂名门望族家训、家风故事、家学成就等内容,宣传展示临沂淳朴、厚重的家道文化,力争打造成为教育引导家风建设的正德高地。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雀鸣天下——银雀山汉墓考古》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楼。1972年4月,在临沂银雀山发现两座西汉墓葬,共出土竹简4974枚,《孙子兵法》和失已久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使唐宋以来孙武和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千古悬案顿时破解。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成就之一,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百年百项考古发现”。

《武经冠冕——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楼。《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历来备受推崇,被誉为“武经冠冕”“古代第一兵书”。 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目前已知《孙子兵法》最早的版本,为研究孙武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文本增添了新的参校资料。

《兵学遗珍——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楼。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计竹简222枚,6000多字,共分16篇。《孙膑兵法》提出了“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的政治主张,创立了“必攻不守”“阵、势、变、权”等战略战术,提出了“以人为贵”“以道制胜”等重要论断。

《汗青墨书——银雀山简牍与简牍文化》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二楼。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简牍的发明与使用,对文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演进起了重要作用。银雀山简牍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籍形成和文字发展的珍贵资料。银雀山简牍字体是战国、秦及西汉早期常见的“古隶”,是汉隶前身,字体以竖势为特点,很多字还有篆书的痕迹,对研究中国文字史、书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制胜之道——中华传统兵学文化》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二楼。兵学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兵学思想发源早,流派多且著述丰硕。兵学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谋略、兵器、阵法、军制、战法等诸多方面,擅长辩证思维,注重战略谋划,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战争本质和战争规律的睿智洞察和独到把握,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

《鉴物知史——馆藏精品文物》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二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回望银雀》展厅。位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二楼。主要展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史、银雀山汉墓研究成果,融合博物馆文创售卖空间,多方位呈现馆内历史文化发展成果。


孔庙

《孔府七十二贤瓷板画展》展厅,位于孔庙西展厅。《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为历代尊崇而作为榜样。展览将“孔门七十二贤”画像与瓷板画相结合,人物肖像生动传神、性格鲜明。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