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问:为什么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问:如何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问:如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问: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哪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问: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点有哪些?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问: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出一系列新的可操作、能落地、有实效的措施,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明确了方向。
第一,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水耗、能耗和物耗等标准,有助于不断强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增强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识和动力,有助于激励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是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第二,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住资源消耗的最终关口。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费,是实现资源节约进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决定性措施。
问:为什么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明确要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深化认识。
第一,这是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过去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退牧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步实施,生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第二,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第三,这是更好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客观需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问:如何正确处理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之间的关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正确处理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关系。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经济要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在享受丰富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优美生态环境。
问:如何正确处理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之间的关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正确处理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关系。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经济要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在享受丰富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优美生态环境。
问:如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这是遵循自然规律、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方面走弯路的重大举措。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功能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类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以法律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和市场化机制为手段,严格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重点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建立空间治理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